70年前,解放军在全面内战胜利的关键阶段,成功歼灭了国民党军的三大“王牌部队”,实现了战局的重大转变。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标志着解放军的军事实力和战斗力得到了巨大提升,为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全国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编者:
70年前,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震惊的三大战役:辽沈战役(1948.9.12~11.2),淮海战役(1948.11.6~1949.1.10),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
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歼敌154万余人。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歼灭了哪三个“王牌兵团”。
解放战争中后期,国民党军为进行战略决战,先后组成了20多个野战兵团。其中,实力最强的当属廖耀湘兵团、邱清泉兵团和黄维兵团,全部美式装备,补给充足。号称“五大主力”的五个军全部编入这三个兵团,其中,新一军、新六军编入廖耀湘兵团,第五军和第七十四军(重建)编入邱清泉兵团,第十八军编入黄维兵团。这三大“王牌兵团”先后被投入东北和华东战场,并被蒋介石寄予厚望。但是,在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中,三个“王牌兵团”和“五大主力”全部被歼。
廖耀湘兵败辽西
廖耀湘,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入法国陆军大学深造。抗日战争中曾任新二十二师师长、新六军军长。新六军是国民党军队中第一批接受美式装备的部队,是蒋介石嫡系“五大主力”之一。抗战结束后,新六军被空运至东北,成为蒋介石发动内战的一线部队。
从1947年起,东北解放军开始了有重点的攻势行动,在北满、南满大量歼敌。1947年8月,蒋介石调心腹大将陈诚到沈阳就任东北行辕主任,企图扭转东北战局。陈诚将新六军、新五军、四十九军等精锐部队组成一个强大的机动兵团,即第九兵团,辖精兵十万,准备在北宁路以西地区,与东北解放军主力进行一次决战。廖耀湘升任第九兵团中将司令官。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进兵锦州。蒋介石急召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到南京,商讨对策。蒋介石严令卫立煌按照“放弃沈阳,全力援锦,长春突围,死中求生”的方案实施,组织廖耀湘兵团从沈阳西进,解救锦州之围。但卫立煌回沈后与廖耀湘都不赞成蒋介石的作战方案。蒋介石不得不亲赴沈阳,先是召集师以上将领训话,大骂东北将领不想打仗。接着又单独召见廖耀湘,斥责他说:“你是我的学生,为什么你也不听命令?这次沈阳军队出兵辽西,解锦州之围,完全交你负责,如有贻误,也唯你是问!”在蒋的严厉督责下,廖耀湘硬着头皮勉强同意出辽西解锦州之围。
10月3日,蒋介石任命廖耀湘为西进兵团司令官,指挥新一军、新六军、新三军、四十九军、七十一军共5个军共11万余人;同时任命第十七兵团司令官侯镜如率九十二军、六十二军、五十四军共3个军11个师11万人,组成东进兵团,由辽西葫芦岛方向驰援锦州,以造成廖、侯两重兵集团东西对进,夹击锦州之势。但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总是打错,东北野战军对此早有准备,廖耀湘的西进兵团和侯镜如的东进兵团分别在新立屯以北地区和锦州西南塔山地区遭到东北野战军的顽强阻击。对东、西两兵团的阻击,粉碎了蒋介石“东西对进”的企图,是拿下锦州的关键。
总攻锦州时,东北野战军的炮兵阵地。
10月15日,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全歼十万守敌。蒋介石气急败坏,再次飞到沈阳,严令东北“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指挥廖耀湘兵团,与侯镜如兵团继续对进,企图夺回锦州。
东北野战军在解决锦州之敌后,决定集中主力于黑山、大虎山地区,速歼廖耀湘重兵集团。10月21日,廖兵团开始由彰武地区南下,23日,在黑山、大虎山地区遭到我军顽强阻击。激战三日,敌损失惨重,始终未能攻陷东野第十纵队黑山阵地。
25日,东野主力已接近廖兵团两翼和侧后。参加围歼廖兵团的部队,硬是靠两条腿跑过了敌人的汽车轮子,终于在26日将廖耀湘兵团合围于辽河以西、大虎山以东的约120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开始了巨大的围歼战。各部队按预定计划,乘敌混乱之际展开向心突击,大胆插入廖耀湘兵团各部队之间,打乱敌人部署,并摧毁敌各军、师指挥机构。廖耀湘等指挥官无法掌握部队,不得不夹在溃兵中东奔西逃。战至28日拂晓,辽西围歼战胜利结束,全歼西进兵团。
廖耀湘当天在高粱地里躲了一天,第二天向一个老百姓买了一套便衣和一些食物,化装向沈阳逃去。行至黑山以西,被解放军查获。他操着一口湖南话报名“胡庆祥”,自称是南方商人。可解放军战士仔细看了他一眼,笑着背了一个滚瓜烂熟的特征口诀:“廖耀湘,矮胖子,眼睛有毛病,鬓发花白,操湖南口音。”廖耀湘束手就擒,廖兵团被歼,沈阳守军主力丧失殆尽,东北战场我军大胜已成定局。
被俘虏的国民党军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右下)及其官兵。
黄维兵困双堆集
黄维,黄埔军校一期毕业。长期在陈诚系统任职,曾任第十一师师长、第十八军军长、联勤总部中将副总司令。
1948年8月,解放战争战略大决战前夕,蒋介石在南京召开高级军事会议,决定组成若干强大的机动兵团,准备同人民解放军决战。第十二兵团即是在此决策下于同年9月编成的,下辖第十八军、第十军、第十四军、第八十五军,共4个军12个师,12万人,全部美式装备,是国民党军主力兵团之一。因为第十二兵团属陈诚势力集团,兵团司令官只能是陈诚的人。由于陈诚的力挺,黄维当上了第十二兵团司令官。
黄维兵团全部美械装备,机械化程度很高。
十二兵团成立不久,11月6日,华东、中原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国民党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严令黄维率十二兵团迅速由河南驻马店地区向徐州靠拢。11月25日,十二兵团在安徽宿县双堆集地区被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和华东野战军2个纵队包围。27、28两日,黄维命令所部组织数次突围,但均被解放军击退,包围圈越压越紧,其一一〇师在师长廖运周率领下于阵前起义,极大地瓦解了十二兵团的士气。
黄维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于29日调整部署,固守待援。他下令将几百辆卡车装满沙土,同被打坏的坦克一起排成一字长蛇,构成“汽车防线”。当时正值隆冬季节,被围困的十二兵团十几万人和500多辆机动车每天急需的给养等物资至少200吨,只靠空投的粮食和弹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黄维兵团的“汽车防线”。
第十二兵团被围后,南京的蒋介石如坐针毡,命令宋希濂兵团立刻北上增援。另外,还把当时没在部队的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官胡琏召到南京,问他有什么办法扭转十二兵团的处境。胡认为凭着十二兵团的实力,能够坚守一段时间,等待援兵到达,请蒋赶快抽调援军,并自告奋勇愿飞赴双堆集重围,协助黄维指挥十二兵团化险为夷。蒋介石答应速调兵力,兼程驰援。
胡琏飞到双堆集后,向各军师长传达了蒋介石调集大军增援的决心,要求大家恪尽职守,固守待援。胡琏的话给束手待毙的十二兵团官兵打了一针强心剂,大家都认为十二兵团命不该绝。但是,蒋介石调兵增援、解黄维兵团之围的部署又一次落空。首先是宋希濂兵团没能调动。该兵团归华中“剿总”总司令、桂系首领白崇禧指挥,蒋、白向来矛盾很深,白公然抗命不准宋兵团移动,气得蒋介石在电话里和白崇禧对骂起来。徐州杜聿明集团南下增援,刚出徐州不久就陷入华东野战军重围。
中原野战军一纵某部在西淝河阻击黄维兵团。
此时,人民解放军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各围住了一大堆兵力较多、战斗力较强的国民党军重兵集团。淮海前线总前委决定先打黄维兵团,12月5日下达了《对黄维作战总攻击的命令》。6日下午4时,解放军三个攻击集团同时发起对黄维兵团的总攻,十二兵团很快陷于瘫痪状态。
12月12日,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联名发出《敦促黄维投降书》,恼羞成怒的黄维则将劝降信撕得粉碎,决心顽抗到底。
15日上午,黄维见大势已去,遂决定突围,规定各部队于黄昏后同时突围。黄维、胡琏二人互约谁突围出去后,谁就照料对方家属,担任一切善后事宜,但实际上胡琏后来并没有履行诺言。黄维的突围计划采取“四面开弓,全线反扑,觅缝钻隙,冲出重围”的方针,说白了,就是四散逃命。
被俘后的黄维。
当突围的命令下达后,各部队争先恐后地逃命,有的提前就开始突围。黄维与胡琏各乘一辆坦克,黄维因坦克发生故障下车夹杂在溃兵中奔跑,被解放军俘虏。十二兵团12万人全部被歼,兵团司令官黄维、副司令官吴绍周,两个军长、四个师长,均做了解放军的俘虏。兵团副司令官胡琏和三个师长逃脱。黄维被俘后自称“上尉司书方正馨”,但最终被部下一个小兵指认出来。
淮海战役中大批国民党军官兵成了解放军的俘虏。
邱清泉命丧陈庄
邱清泉,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曾留学德国柏林陆军大学。抗战中曾任新二十二师师长、第五军军长。第五军是国民党军第一支机械化军,战斗力颇强,抗战中打过多次恶仗,是国民党军嫡系“五大主力”之一。
1948年6月,蒋介石为对付华东和中原的人民解放军主力,调拨精锐部队成立了第二兵团,以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兼任兵团司令,第五军军长邱清泉为兵团副司令。10月,杜聿明调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邱清泉又升任第二兵团中将司令官。
第二兵团是华东战场国民党军的主力兵团,下辖第五军、第十二军、第七十军、第七十四军和新四十四师、骑兵第一旅,总兵力达12万人。
1948年11月6日,华东战场国共两军的战略大决战——淮海战役正式打响。国民党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急调邱清泉的第二兵团、李弥的第十三兵团、孙元良的第十六兵团,迅速向徐州集中,企图坚守徐州。华东野战军于11月22日歼灭了黄伯韬兵团后,中原野战军又于11月25日将黄维兵团包围于双堆集地区。
蒋介石为保存其嫡系主力,以避免全军覆灭的命运,命令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放弃徐州,南下解黄维兵团之围,尔后合力南逃。然而当11月30日杜聿明率部刚从徐州出逃时,华东野战军即以11个纵队的强大兵力,分数路勇猛攻击、侧击、迂回和尾追,终于在12月4日将杜聿明集团合围于陈官庄地区。邱清泉等多次组织突围,但都被解放军顶了回来,孙元良兵团在突围当中,被解放军全歼。杜聿明、邱清泉、李弥等人见突围无望,解放军的包围圈越压越紧,只得放弃突围打算,固守待援。
淮海战役中处于饥寒交迫中的国民党官兵。
为配合华北战场平津战役的发起,华东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指示,于12月16日暂时停止对杜聿明集团的攻击,进行了二十天的战地休整,并对被围之敌进行政治劝降。毛泽东写了《敦促杜聿明投降书》,排在第二位的就是“邱清泉将军”。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将军还亲笔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杜聿明,杜征求邱的意见。邱清泉接过信来只看了一半,就将信撕掉了,拒绝投降。
淮海战役总前委。
1949年1月6日,华东野战军对杜聿明集团发动了全线总攻。解放军的炮火对国民党军的炮兵进行压制射击,这是华东战场国民党军同解放军作战三年以来头一次遇到的尴尬局面。当天激战结果,邱清泉、李弥两兵团被歼13个团的兵力。这样迅速的崩溃,不仅所有国民党军指挥官心惊胆战,就连平时骄横的邱清泉也惶恐万状,终日呆坐在敌我态势图前垂头丧气,长吁短叹地说:“真正崩溃了!真正崩溃了!”
1月8日,李弥兵团的三个军和邱清泉兵团的两个军基本上被歼。10日凌晨,解放军一部直插邱清泉的兵团司令部。此时,邱见部队已无法掌握,便向各部队长宣布自己放弃兵团司令官指挥权,要各部队自行突围。在飞机的掩护下,邱兵团残部向陈官庄西南突围。邱清泉自己带领最亲信的特务营向北逃跑,结果被解放军设在陈庄(距陈官庄一公里)外围阻击阵地的一阵机枪子弹扫中,身中六弹,当场毙命。第二兵团的十余万人也全部被歼。
淮海战役尘埃落定,大批美式装备成了解放军的战利品。
至此,国民党三大王牌兵团30多万精锐部队全部覆灭,“五大主力”也悉数被歼,其中第七十四军是第二次被歼。三个兵团司令,两个被俘,一个战死。蒋介石军事集团的精锐部队所剩无几……
(作者系军史专家)
中国军网微信·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70年前,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三大“王牌部队”!
立即下载
70年前,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三大“王牌部队”!
立即下载
70年前,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三大“王牌部队”!
立即下载
70年前,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三大“王牌部队”!
立即下载
70年前,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三大“王牌部队”!
立即下载
70年前,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三大“王牌部队”!
立即下载
70年前,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三大“王牌部队”!
立即下载
70年前,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三大“王牌部队”!
立即下载
70年前,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三大“王牌部队”!
立即下载
70年前,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三大“王牌部队”!
立即下载
70年前,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三大“王牌部队”!
立即下载
70年前,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三大“王牌部队”!
立即下载
70年前,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三大“王牌部队”!
立即下载
70年前,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三大“王牌部队”!
立即下载
70年前,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三大“王牌部队”!
立即下载
70年前,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三大“王牌部队”!
立即下载